新闻详情

大麻二酚CBD的8大功效

发表时间:2019-04-28 14:04

  大麻二酚(CBD)有抗痉挛、抗风湿性关节炎、抗焦虑等药理活性。

20世纪90年代初,Matsuda和 Munro等分别发现了两种大麻受体 ,一种由473个氨基酸组成 ,称为中枢型大麻受体,命名为CB1。CB1受体主要位于脑、脊髓与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肺、心、泌尿生殖、胃肠道和眼中。人的CB1与大鼠的极为相似,只是少一个氨基酸。另一种由 360个氨基酸组成,称外周型大麻受体,命名为CB2。CB2受体主要分布于外周,如脾脏边缘区、免疫细胞表面和扁桃体等。CB1和CB2在组织分布上的差异性不是绝对的 ,只是表达量不同而已。用高灵敏度的PCR技术证明 ,脑组织中高表达的CB1在肾上腺、心脏、肺、前列腺、子宫、卵巢、睾丸、骨髓、胸腺、脾脏和扁桃体等外周组织中均有微量表达。CB1和CB2均属于白喉毒素敏感的抑制型G蛋白受体 ,通过抑制性G蛋白( Gi )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 ,使细胞内cAMP水平下降。Wiley和Fride等通过药理实验推测存在一种新的大麻素受体 ,Ester称其为CB3受体 ,但并未得到充分的证据得以证实该受体的存在。


许多实验表明,大量的大麻酚类似物对受体结合的亲合力与其在各种药理评价中的强度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包括小鼠和人产生的镇痛、降温及拟精神活性。此外 ,受体所在部位的功能与药物产生的生理和药理效应有关,大麻酚受体在神经组织分布密度最高的是基底神经结和小脑的分子层 ,这可以解释大麻酚结合到这些部位引起运动功能的改变。大量的药理研究表明THC(四氢大麻酚)是通过作用于CB1受体来调节中枢及外周神经传递 ,通过作用 CB2受体来调节从免疫细胞中释放的细胞因子而产生多种生物活性。但目前关于CBD的作用机制没有相关的报道,然而毫无疑问的是没有神经活性的CBD却具有药理活性 ,而且它的药理作用与THC并不相同。

CBD的药理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才有。随后的几年 ,相继报道了关于CBD药理方面研究 ,特别是CBD的抗惊厥作用此后,又报道了CBD抗呕吐作用以及在生物系统中可作为抗氧化剂和抗风湿性关节炎药。相关的药理研究表明,CBD对脑中的THC水平有调节作用;而且CBD通过对环氧合酶和脂氧合酶的双重抑制来发挥止痛和抗炎作用,且强于阿司匹林,口服后主要表现为对脂氧合酶的抑制作用;CBD同THC一样 ,可刺激前列腺素从滑液细胞中释放。近年来人们对CBD的结构进行修饰 ,合成了一系列的CBD类似物 ,它们同样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


1.png



1、缓解疼痛及抗炎作用


炎症发病机制是复杂的 ,炎症是通过各种胞间介质引起和维持的。其中肿瘤坏死因子(TNF)也参与了炎症形成的过程 ,并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抗氧化介质(ROI)的抗菌和抗肿瘤活性对于保护机体起着关键的作用。一氧化氮(NO)则是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内源调节器,同样表现出具有抗菌和抗肿瘤活性,并且影响着发炎叠层的各个方面。当机体内TNF 、ROI和NO水平较高将会引起炎症,并且损害机体的细胞和组织,并引起败血症。因此 ,使用药物作用于免疫系统来抑制TNF、ROI和NO是治疗炎症的主要目标。

已有报道CBD通过人体外围血液单核细胞产生TNF的调节产物。由于CBD潜在的抗炎、低毒和非神经毒性,有人用其作为胶原性关节炎的治疗剂,对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也有一定的疗效。

体外实验显示,CBD 可以显著降低腹膜巨噬细胞产生的TNF和NO。Fride等通过(+)-CBD及其类似物对小鼠肠道内的中枢和外围抗炎和抗外周疼痛方面的研究发现(+)-7-OH -cannabidiol-DMH具有中枢活性,(+)-cannabidionl-DMH能够抑制小鼠耳部外周疼痛和花生四烯酸诱导产生的发炎症状。


2、抗精神分裂


GW制药宣布了大麻二酚(CBD)用于88名对一线抗精神病药物已没有充分响应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项2a期安慰剂对照探索性临床试验的阳性关键结果。试验中,患者仍使用他们的抗精神病药物,他们被随机配给大麻二酚或安慰剂作为辅助治疗。

在一系列终点指标上,大麻二酚始终优于安慰剂,最明显差异在于PANSS阳性量表、严重程度临床总体印象量表及改善程度临床总体印象量表。与安慰剂治疗患相比,对大麻二酚响应(PANSS总体得分改善大于20%)的患者比例更高,优势比为2.65。

在认知方面,大麻二酚优于安慰剂,在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前景改善特别相关的子域中能观察到明显的差别。对于阴性症状,阴性症状评估量表显示支持大麻二酚的一种趋势,对于服用大麻二酚加一种主要一线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这一趋势达到了显著性差异。研究中的大多数其它终点支持大麻二酚,多数情况下接近于统计学意义。

3、抗焦虑

Musty对小鼠的实验中发现CBD可以缓解压力 ,并且减少由于压力而产生的溃疡。 巴西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CBD可以阻止由THC产生的焦虑 ,甚至对由THC引起的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也具有阻抗作用。当然 ,并不是所有THC作用都可以通过CBD来阻断。该小组还将安定与CBD通过双盲实验 ,证实CBD除了服用计量高于安定外 ,二者同样都具有镇静活性。后来 ,这个研究小组发现CBD的二甲基庚基类似物比安定和CBD的镇静作用还好。

   4、抗癌作用

       肿瘤是不仅难以治疗,并且预后差。近日,科学家研究表明,大麻的某些成分与放射疗法相结合用于治疗脑癌基本可以完全抑制肿瘤的生长。其主要作用的化合物为四氢大麻酚(THC)和大麻二酚(CBD)。

  大麻类是大麻中的活性化学物质,大麻植物中有85种已知的大麻类成分,大麻的主要活性成分称为四氢大麻酚(THC)。这项研究成果是首次证明,研究主要针对小鼠大脑肿瘤,当THC/ CBD与放射疗法联合使用时,肿瘤生长大幅放缓。

  研究人员Wai Liu博士说:结果是非常令人兴奋的。实验中对肿瘤治疗采用三种方法,大麻单独治疗,放射单独治疗,放射与大麻素同时治疗。结果发现放射和大麻素联合治疗得到最有利的结果,肿瘤尺寸大幅减少。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动物脑肿瘤能完全消失。该研究小组正在讨论大麻素与放射相结合在人体中开展临床试验的可能性。该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杂志上。


        5、缓解恶心、呕吐症状

  

  癌症患者常用化学疗法 ,虽然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可是却产生显著的副作用,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THC的衍生物dronabinol作为止呕药已用于临床。可是由于其具有致幻作用,且易成瘾,限制了其应用。 Parker等评价了CBD及其类似物CBD-DMH在有条件的拒绝模型中的抗呕吐作用,结果表明CBD和CBD-DMH对小鼠具有抗呕吐作用。由于CBD毒性很小,对于缓解患者化疗后产生的恶心呕吐反应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6、可以治疗癫痫发作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早在 20世纪 70年代,一些研究小组就发现CBD具有减轻或阻止实验动物痉挛的活性。后来,人们发现CBD可以加强苯妥英和镇静安眠剂的抗痉挛作用。Karler等通过小鼠的最大电击实验 ,对THC和CBD的抗痉挛活性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CBD的ED50(半数有效计量)118mg / kg ,与 THC的ED50(半数有效计量 )101 mg / kg 非常接近。CBD的两种对映体都具有抗痉挛活性。

GW Pharmaceuticals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其大麻二酚(CBD)液体制剂Epidiolex在治疗一种叫做Dravet综合症的罕见癫痫三期临床结果。患者观察4周后使用14周CBD或安慰剂,结果CBD组患者每月发病次数从12.4次降到5.9次,而安慰剂组从每月14.9次降到14.1次。43%的CBD组患者发病次数减半,而只有17%安慰剂组患者发病次数减半。另有5%患者使用CBD后癫痫消失,而安慰剂组没有彻底控制的病例。GW还有另一个叫做Lennox-Gastaut症(LGS)的罕见癫痫三期临床试验即将结束。GW宣布将根据这些结果申请这两个适应症在美国的上市。



        7、降低糖尿病发病率


2015年7月,发表在The Journal of Pain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用一个小型试验发现,大麻可以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减轻糖尿病患者的外周神经痛,证实了工业大麻CBD具有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作用。



        8、促进心血管健康


CBD还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抵御谷氨酸盐神经毒素(比抗坏血酸盐或维生素E的作用强),是一个潜在的抗氧化剂。此外,CBD还具有抗安定药效和抗革兰阳性菌作用;对控制肌张力障碍运动疾病和迈热病有效。 CBD类似物△6-CBD具有THC样活性。










分享到: